当前位置: 眼镜蛇 >> 眼镜蛇生活环境 >> 时隔7年,浙江再次发现龙角蛇对人类
就在9月1日,在浙江温州的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发现了一种罕见蛇类,被称作角原矛头蝮,这种蛇外形最大特点是有两对突起的“龙角”。看上去十分奇怪。这也是温州首次发现这种蛇,也是时隔7年后,浙江再次发现这种蛇。
这次的发现地点是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植被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比较完整,整个保护区面积有.5公顷,其中森林面积就占了87.9%,这里也生活着不少野生动植物,其中我们熟悉的就有南方红豆杉、金钱豹等,这里也被称作“天然生物基因库”。
尽管如此,发现角原矛头蝮在该保护区却是首次,因此意义重大。除了好奇,不少人还提出了疑问:发现这种蛇,对人类有何好处呢?下面我们详细了解一下。
带“龙角”的角原矛头蝮是一种什么蛇?
角原矛头蝮又被称作“角烙铁头”,头比较大,呈现三角形,脖子比较细,一眼就能看出头和脖子的分界,眼眶上有突起的角状物,也就是前面说的“龙角”,头上有能探测温度的热窝,这跟眼镜蛇类似。
从外形上看,体长可达毫米,它的头顶和脖子上是深褐色的,皮肤上交杂着黑色、褐色的斑块,一看就属于剧毒蛇。
角原矛头蝮还是亚洲地区比较神秘的蛇种之一,它们分布较为零散,并且种群数量稀少,仅分布于中国南方和越南等地。科学家对它们了解不多,并没有见过它直接捕食,但是科学家发现了它的粪便,里面有大量鼠类的残骸,因此推断它的食谱中有鼠类动物。
角原矛头蝮有多罕见?
在我国,角原矛头蝮的分布呈现线状,已知的分布地在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和浙江,从地图上看,就是呈现一条弧线,其中福建是年9月首次发现的,正是这次发现,使得该蛇在地理上的分布关联了起来,打破了科学家对角原矛头蝮以往“点状”分布的认知。
人们最早发现这种蛇,是在年的越南,在之后的大半个世纪内,再也没出现过,一度以为是越南特有物种。直到年7月,人们才在广东乳源五指山林区内发现一条,在年左右,俄罗斯科学家在越南北部又再次发现。基本上都是人类主动搜寻(科学考察),才能发现它的踪迹,而且出现次数屈指可数,这也让它显得更加神秘罕见了。
浙江并不是第一次发现角原矛头蝮,浙江最早是在年7月首次发现,当时的发现地点位于台州市。而年9月是第二次发现,也是温州市首次发现。目前的意义是,给温州的“天然生物基因库”新增加一种类,同时为研究它的分布规律提供了资料。
或许温州的朋友会感到“害人”的生物又多了一种,但事实恰恰相反。
浙江温州首次出现“龙角”蛇,对人类有害吗?
角原矛头蝮并没有害处,反而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好处,这也是为何国家要保护它们的原因。过于稀有的角原矛头蝮已经被列入了《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是不能随意捕杀的。除此之外,角原矛头蝮还属于“三有保护动物”,这又是什么意思?
“三有保护动物”中的“三有”指的是有3种价值。
第一种是科学研究价值。其实上面都说过了,几乎每次角原矛头蝮的发现,都是在科考时发现的,同时科学家也在研究这种蛇的地理分布演化规律,加深人类对动物、自然环境的认识,这就是科研价值。
第二种是有益的。客观地说,我们还看不到角原矛头蝮对人类有何直接经济利益。不过生态利益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蛇类也是生态循环中的一分子。
第三种是有经济价值。这是一种潜在价值,因为人类也在不断探索。比如科学家发现蛇毒除了毒害作用,其中成分还具有抗凝作用,所以就把蛇毒的提取物“化其为己用”了。(这就是蛇毒类凝血酶(SVTLEs))
因为蛇毒的各蛋白组分比较复杂,目前仍需要研究。
总结,角原矛头蝮虽然是毒蛇,但它们也是生态中很重要的一环,而且它们的基因也是独一无二的,一旦失去,就再也无法挽回,并且人类已经从它们身上受到了启发。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保护好它们,毕竟,人类才是最终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