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蛇

S转弯海蛇混合毒

发布时间:2024/12/24 11:51:13   

扁尾海蛇(IUCN无危物种)

又名黑唇青斑海蛇或蓝唇青斑海蛇,为眼镜蛇科扁尾海蛇属的爬行动物。常栖于近河口岩礁沿岸。以小型鳗类为食。分布于福建(平潭沿海)、台湾。

棘眦海蛇(IUCN无危物种)

又名角海蛇,棘刺海蛇,细鳞海蛇,是蛇亚目海蛇科海蛇属下的一种有毒蛇,分布于台湾及香港沿海。

黑头海蛇

蛇亚目眼鏡蛇科海蛇属下的一种有毒海蛇,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沿海。以神经毒素为主要成分,人类中毒后会出现全身疲惫乏力、肌肉刺痛、活动能力出现障碍、呼吸困难、麻痹等症状,可致死亡。

蓝灰扁尾海蛇(IUCN无危物种)

又名黃唇青斑海蛇,是蛇亚目眼镜蛇科扁尾海蛇属下的一种有毒海蛇,俗名灰海蛇、火烧蛇。分布于台湾沿海。栖息于海洋之中,多于夜间出没沿岸沙滩、岩礁间;日间多躲藏于海岸边的岩缝间休眠。拥有较强的陆行本领,离海有数十米之遥,仍可找到他们的踪影,捕食一般以鱼类为主(海鳝),拥有强烈的神经毒素。

环纹海蛇

眼镜蛇科海蛇属,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沿海。

长吻海蛇(IUCN无危物种)

又称黄腹海蛇、黑背海蛇、裂颊海蛇,现在被分入海蛇属。分布于浙江(镇海)、福建(连江、平潭)、台湾、山东(青岛)、广东、海南。不能在陆地上活动,多出没于海水中。能分泌神经毒素,经常用以猎杀鱼类。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泛的海蛇,同时亦是唯一能毕生存活于海洋(甚至深海)中,并于海中进行繁殖的蛇类。

小头海蛇(IUCN无危物种)

眼镜蛇科海蛇属,国内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沿海多栖息于沿海浅海海域。生活于沿岸浅海海域,以小型鳗类或海鳝为食。4—5月份交配,卵胎生,每次产仔1—7条。

半环扁尾海蛇(IUCN近危物种)

眼镜蛇科扁尾海蛇属,分布于辽宁(大连)、福建(平潭)、台湾。因速度较慢,无法追捕,所以藏在珊瑚礁中,等待鱼游过冲出捕杀。毒性很高,能麻痹猎物(鱼类)。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但也会进入陆地进行交配、消化食物、休息和产卵。每年10月中旬到12月上旬集群产卵于岩礁或珊瑚礁洞穴或裂隙中,每次产蛇蛋3至7个。

棘鳞海蛇(IUCN近危物种)

眼镜蛇科棘鳞海蛇属,分布于台湾海峡,生活于海水中。善游。食底栖蟾鱼科中的蛙鱼。卵胎生,每次产约12仔。

青环海蛇(IUCN无危物种)

又名艾基特林海蛇,蛇亚目眼鏡蛇科海蛇属,以食蛇鳗为主。为我国海蛇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辽宁、上海、江苏、浙江(舟山)、福建(福州、连江、平潭、厦门)、台湾、山东、广东(汕尾、甲子、汕头)、海南、广西(北海)。卵胎生,海南岛的青环海蛇大概在10月间产仔蛇,每次产仔蛇3-15条。

淡灰海蛇(IUCN无危物种)

又名黑点海蛇,眼镜蛇科海蛇属。食鳗。分布于台湾、山东、广东、海南、广西沿海。

平颏海蛇

又名棘海蛇,眼镜蛇科平颏海蛇属,分布于福建、台湾、山东(青岛)、香港、海南(莺歌海、夜莺岛、八所)、广西(北海涠洲、东兴)。

截吻海蛇(IUCN无危物种)

眼镜蛇科海蛇属。我国台湾海峡有记录。

海蝰

又名黑尾海蛇,眼镜蛇科海蝰属的爬行动物,终生生活于海水中,一般均栖于浅海区;主要捕食鱼类;卵胎生。分布于辽宁、福建(平潭、连江)、台湾、广东(甲子、汕尾)、海南(海口、东方)、广西(北海)。

参考文献:

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3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