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蛇

酷说老子眼镜蛇效应为什么竞争会成为男

发布时间:2022/10/5 12:11:44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

㊣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

01

先讲一个“眼镜蛇效应”的故事,是印度阿尔伯塔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维卡斯梅赫罗特拉所撰写的:

在上个世纪的印度德里市,当时印度还是英国殖民地。这座城市里,时不时地会有几条眼镜蛇。出没在大街小巷,引发当地居民的骚乱。

那么该如何清除这些毒蛇呢?

酬劳太少,必定没有人愿意冒险。唯有重赏之下,方有勇夫。

于是殖民当局决定:

高价悬赏,捉拿眼镜蛇。

政策一出,当地居民纷纷上街,打杀眼镜蛇。然而,眼镜蛇的数量毕竟有限,群众的热情却是无限的。于是,眼镜蛇很快就不够用了。怎么办呢?难道你指望群众见好就收,主动放弃高价酬劳?痴心妄想!聪明的市民们,想出一个好办法:

饲养眼镜蛇!

于是德里市家家户户养起了眼镜蛇,养大了就拿去领赏金。所谓老婆易娶,蛇蛋难求。持续了一段时间,殖民当局撑不住了,悬赏金严重亏空。为什么眼镜蛇会越杀越多呢?一经调查,原来是广大群众们在“养蛇为患”。于是殖民当局震怒,第二天就宣布废除悬赏。

政令一出,全民哗然。政府既然取消了悬赏,那么养蛇也就失去了意义。怎么办呢?难道你指望群众知错就改,主动善理后事?痴心妄想!聪明的市民们,想出一个懒办法:

放生。

于是德里市的大街上,蛇山蛇海,数不胜数,蛇患反而比治理以前还要严重十倍。

02

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

其实故事中的眼镜蛇,就相当于老子眼中的“贤者”;高价悬赏捉拿眼镜蛇,就相当于高官厚禄求贤;家家户户养眼镜蛇,就相当于家家户户培养孩子读书。

造成的结果就是:

前者蛇满为患,后者贤满为患。

政府的赏金是有限的,但是蛇却可以无限多。

同样的道理:

政府的职位是有限的,但是所谓的“贤者”必定会无限多于职位所需人数。

假设政府的职位有五十个,但贤者有一百人。职位供不应求,怎么办?

就算政府做到绝对公平公正公开,严格按照制度选拔了前50名任职。那么请问,剩下没有职位的五十人,政府应该如何妥当安置?

难道你指望剩下的五十人都做谦谦君子,将职位拱手相让?痴心妄想!况且剩下的五十人当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贵族子弟和无品小人。他们会用尽各种方法来巧取豪夺,明争暗斗,甚至无所不用其极。

一直到隋唐的科举和明清的八股取试出现,这些人性的弱点才算是勉强被压在了制度的五指山下。因为那时候贤者们的命运,取决于成绩,而非出身和关系。

所以名落嵩山的贤者们便无法对政府衍生仇恨,只能埋怨自己或者控诉制度本身。

03

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遑论是诸侯元首,即使是诸子百家,都没有人能画出这一张镇压孙悟空的符咒。因此导致的结果就是:

本国人才因为被排挤而纷纷外流。

随便举几个例子:

伍子胥在楚国被排挤,愤而出逃,为吴国效力;

范雎在魏国被排挤,愤而出逃,为秦国效力;

孙膑在魏国被排挤,愤而出逃,为齐国效力;

吴起的命运更凄惨,从鲁国被排挤到魏国,从魏国又被排挤到楚国。

而这些流落在外的能人贤才,最终基本上都难免以私怨报公仇,鼓动战争。即使他们最后都得到了重用,依然没有逃出被排挤的命运:

伍子胥,最终被吴国的伯嚭陷害致死;

范雎,最终在秦国迫于舆论辞官归隐;

孙膑,最终在齐国被邹忌陷害归隐;

吴起,最终被楚国的贵族陷害致死;

他们几人都属于在本国失势、外国得志的人物。难道在本国被尊尚的贤者就不被排挤了吗?不见得。比如赫赫有名的战国的四君子:

赵国的平原君赵胜,被三次罢相;

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被罢免兵权;

楚国的春申君黄歇,死于政治斗争;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被迫出逃魏国。

以上所举的八位历史人物,随便拎出一个都算得上是旷世少见的“贤者”。况且,他们只是所有“贤者”缩影的一部分,并非全部。

04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所谓战国期间大大小小数以百计的战争,有几场是跟那些被排挤的“贤者”没有关系的?

虽然不能说战争都是他们直接发动的,但毫无疑问,至少八成以上的战争都是由他们间接鼓动而造成的。而这些贤者,既是“尚贤”政治的既得利益者,但同时也都是“尚贤”政治的牺牲品。

所谓“春秋无义战”,老子当时所处的时代,诸国纷争,天下大乱。无论是作为一个现实中的睿智老者,还是作为一名国家的图书馆馆长。他就像一位时代的预言家,早已经通过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把脉诊断,预知到凡是像范雎、吴起之类的贤者们最终都会变成战争的根源。所以才会得出结论:

不尚贤,使民不争。

当然,这是老子一种“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也有一定的赌气成分,还有一定的历史惯性原因。

05

为什么这么说呢?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之中除了老子,准确地说,是除了道家,没有一家反对“尚贤”?而像孔子、孙子、墨子、韩非子等等都是号召国家通过竞争选拔人才的积极响应者和参与者。

这能说明什么呢?我个人觉得,这起码说明老子生活的年代确实诸子百家中最早的一个。因为老子反对“尚贤”的思想,如果单从思想史上看,确实很反常。但如果我们从社会学和进化心理学的角度上来剖析的话,似乎就顺理成章。

比如说社会学,我们都知道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有两个大的分界期,那就是:

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①。

而进化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男性和女性最根本的心理差异之一就是,女性更看重公平,男性更看重效率。

比如是一个家庭里有两个孩子,老大心志高,能力强,通过奋斗成了一名企业家。老二理想小,能力弱,事业平平,属于朝九晚五的打工族。

在父亲看来:

这是正常的,能力强的人就应该赚得多!或许还会时不时的教育一下老二,不要混日子,要多向老大看齐。

但在母亲看来:

这样不太好啊,老二本来就能力弱,老大你作为兄长不要只顾着自己发展,应该多帮帮弟弟,多向老二倾斜。

你看,这就是男女思维的根本性差异。

06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其实原因很简单:

因为在远古时期,男性负责外出狩猎,而猎物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家族的兴衰,所以男性天然就会把“效率”放在第一位,把“个人能力”看做是最高的评价标准;而女性则不同,她们负责留守看家,而整个后方的稳定与否同样决定着家族的兴衰,所以女性必须把“公平”放在第一位,把“群体和谐”看做是最高的评价标准。

那么这会导致一个什么问题呢?没错,会导致两性对“竞争”的态度大不相同。

男性天然的更能接受竞争,而女性本能的不喜欢竞争。

顺带一说,这也是女性为什么在各行各业的成就普遍低于男性的根本原因。社会上有一种误解:

认为这是女性智商或者理工科思维不如男性所造成的。

其实并非如此!年威斯康星麦迪逊分校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进行了一专门针对“数学成绩性别差异”的调查研究,他们对~年间的篇实验报告,共万人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比对和分析,结果表明:

男女生的数学成绩差异,包括在高中阶段,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

换句话说:

男生和女生的数学能力是基本相似和大体相当的,不存在什么性别差异。

那为什么女性在职业成就上普遍落后于男性?原因很简单,因为男性更注重个人成就,更喜欢竞争,所以总是走极端,愿意在职业上一条道走到黑。而女性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18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