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眼镜蛇 >> 眼镜蛇的种类 >> 甄嬛一党诬陷皇后,神助攻把皇后的脸都气绿
当日安陵容想用腹中胎儿陷害甄嬛,今日甄嬛想用腹中胎儿陷害皇后,就计谋的本质来说,是一样的。
但是为何安陵容失败了,甄嬛成功了呢?
就因为甄嬛在施行计划的过程中,巧妙借助了皇上的力量。
皇上说:琼州送了一株大珊瑚,朕想送给你安胎用。
甄嬛就巧妙利用皇上重视这胎的心理,提出宝华殿法师的建议,说要宫里身份最高的四个嫔妃,将四只福袋系在床头上,好取“四角俱全”的美意。
皇后是六宫之首,这“四角俱全”的美意自然缺不了皇后的一角,而其他三角,都是自己人。
这个计谋一出,皇后好似被包饺子一般,两边皮一掐,中间皮一盖,整个人就被拎起来吊打了。
皇后不是傻瓜,这种是非之地,这种是非之时,她根本就不想踏入永寿宫半步。
但是这次“安胎大会”,是皇上亲自组织的,皇后称身子不爽不来,岂不是打皇上的脸吗?
更何况此时还有叶澜依帮腔,说皇后不来是因为皇后不待见甄嬛,所以连皇上的面子都不给。
这也说明了,自甄嬛回宫之后,皇后打击甄嬛策略的失误之处。
当时华妃还在的时候,皇后深深隐藏在幕后,时不时耍点小心机,架桥拨火儿,弄得宫里处处风波四起,就是烧不着她自己。
如今华妃死了,挡箭牌没有了,皇后正面杠甄嬛,先不论谁输谁赢,但是皇后敌视甄嬛之心,连皇上都知道了。
暗敌变成了明敌,自然就好对付的多。
如果今天皇后为了不担风险,执意不来永寿宫,恐怕今后她在皇上面前,就再也无法继续装贤惠了。
这时候的皇后,应该深深体会到光杆司令的痛苦了吧。
以前祺贵人和安陵容在的时候,皇后把她们当工具,当棋子,利用她们,蹂躏她们,等她们最后死了也毫不惋惜。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如今皇后孤身一人,只能好好享受被对手群殴的滋味。
甄嬛邀请皇后与端敬两妃为自己亲手系上福袋,端妃敬妃都是一口答应(当然喽,都是自己人),皇后却为了自保只能百般推诿:怕生人进入寝殿会冲撞胎神。
当下就被敬妃截住话头说:自甄嬛怀孕后,皇后就没来过永寿宫,以后多来来不就不是生人了?
敬妃这是在暗示皇上,皇后这是口是心非,刚才的贤惠都是装出来的。
而且皇后被逼无奈进入寝殿之后,端妃和敬妃视皇后若无物(照规矩皇后为尊,应该让她先系福袋的),抢先自己把福袋系上了,留下皇后孤身一人,与已经喝了堕胎药的甄嬛正面对决。
端妃和敬妃一系好福袋之后,都如释重负,像逃难似的离开甄嬛的寝殿。
特别是端妃,这走路带风的样子,根本就不像平时事事都慢条斯理的她。
不得不说,甄嬛此时亲自上阵污蔑皇后是有一定胆识的,这种事情,一旦失败,她就会有性命危险。
而且堕胎药的药效马上就会发作,她必须分秒必争。
所以甄嬛一改平时对皇后的恭敬态度,挑衅皇后道:论情,你应该很恨臣妾吧?
皇后一听苗头不对,猜到这是一个陷阱,连忙撂下一句场面话就想走人:你还是平心静气,好好为皇上生下龙胎吧。
皇后不提龙胎还好,一提龙胎可真是踩到雷了,甄嬛立刻拉着皇后的手说:这胎生不生的下来,还不是皇后您说了算吗?
特别是甄嬛提到“污蔑”两字的时候,语气有三分不屑,七分鄙夷,仿佛在嘲笑皇后的假仁假义,道貌岸然。
她就是要故意激怒皇后,撕毁皇后平时带着的假面具,好在皇后的态度上做文章。
四下无人,皇后也不愿意再伪装了,她露出了她的真面目,恶狠狠地说:本宫是六宫之主,怎么可能和你发誓?
没想到这一幕,正好被胧月看在眼里。
胧月看到的皇后,与平时不同,不再温婉贤良,反而带着一股子煞气。
所以胧月半张着嘴,有点微微惊讶的表情:额娘曾经说过,皇后是坏人,要害熹娘娘。难不成现在皇后就在欺负熹娘娘?
眼见皇后心慌,甄嬛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时机,她就是要皇后在情急之下做出一些不当的举动,好把这一胎的流产怪到皇后头上。
所以甄嬛对皇后步步紧逼:你做了那么多亏心事,你自己心里最清楚。
人在情急之下,总是不能够很客观的判断形势,甄嬛的目的明显要激怒皇后,皇后就更应该平心静气地装无辜,反正甄嬛眼下也拿不出什么过硬的证据(有证据的话,甄嬛早就像对付安陵容一般对付皇后了)。
但是皇后做不到呀,她心中极是害怕,她怕甄嬛再说下去,会将她以前做的所有恶事都倒出来(皇上现在就在外面)。所以她不顾甄嬛有孕在身,竭力甩开甄嬛的手,甄嬛当然是故意摔倒,但是皇后甩的那么用力,难道一点推搡的嫌疑都没有吗?
甄嬛摔倒之后,皇上第一个就冲了进来,转头看皇后的眼神,就犹如看一条喷洒着毒汁的眼镜蛇一般。说明这件事,皇上的第一反应就是皇后推倒了甄嬛。
这个第一反应很重要,人们在潜意识里都会倾向于相信自己的第一直觉。
这次皇后也许真的是心虚了,甄嬛无故倒地掉了孩子,原本她的嫌疑就最大。
如今甄嬛刚刚醒了,皇后就说:熹贵妃,你节哀吧,孩子总会有的。
皇后的本意肯定是想撇清自己的关系,但是这话听上去更像是欲盖弥彰,立即被甄嬛抓住话柄,说:皇后娘娘,明明是你害了我的孩子,你却还如此轻描淡写的安慰我,我掉的可是龙裔呀,你就那么不当回事?
大家注意看,当甄嬛说是皇后害了她的孩子之后,皇上那痛心的眼神。
皇上心里明明担心的就是这个,没想到“事实”果然如此。
当然,皇上无法单凭甄嬛的一面之辞就给皇后定罪,温实初也是甄嬛的亲信,所以皇上指着端敬二妃,让她们说。
要轮起拉偏架的功夫来,敬妃远远不如端妃。
敬妃只是说皇后与甄嬛发生了争执,争执是双方的,也没有说谁对谁错。
但是端妃就厉害了,她直接就说她听见甄嬛说害怕呀,恐惧呀什么的,还说皇后让甄嬛安分守己,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这样一来,立即把皇后推到强势的一方,把甄嬛放到弱势的,被欺负的一方。
听着端妃这话,眼见皇后恨恨地翻白眼,恐怕是在后悔,以前有机会的时候怎么不除掉端妃呢?现在留下这么一个祸害。
听了端敬两妃的话,皇上已经基本确定此事确系皇后所为。
眼见皇上偏向自己,甄嬛连忙落井下石,把皇后推到自己的原因归结于“她太得宠了,又怀有皇子”,皇后才心怀怨念。
故意推倒有孕的嫔妃就是中宫失德,这个罪名还真不小呢。
何况敬妃此时在旁边帮腔,说就算皇后觉得甄嬛有所不敬,也要顾念她腹中的皇子,这么可以下手这么重呢?
你听听,你听听,甄嬛一党你一言我一语的,已经把皇后的罪名定了十足十了。
这里我多说一句,做人平时一定要顾惜羽毛,行的正坐得直,关键时候才会有人肯相信你的人品。
皇后平时虚伪又阴毒,宫里的嫔妃即使不是甄嬛一党,估计也没有人真心拜服皇后。
若是皇后在宫里稍有人望,此时也应该会有无利益相关的嫔妃站出来力保皇后。
可惜了,就算是吃瓜嫔妃也知道这个时候站出来自己得不到任何的好处。
只留下皇后一人声嘶力竭地喊道:都是刁民要害本宫!都是刁民要害本宫!
皇后这种人,用上海话说就是“牌子做坍塌了”,多行不义必自毙,平时做的恶事太多,偶然一次被冤枉,竟然没有人相信她是清白的。
而且她前几次陷害甄嬛太刻意,皇上心目中早就留下了她不喜欢甄嬛的印象,连动机都有了。
不过此时皇后急中生智,竟然被她想到了一个很恰如其分的典故。
她说甄嬛就像武则天,扼杀她襁褓中的婴儿,陷害王皇后。而她今日的处境就如同当年的王皇后。
为啥说这个典故类比的好呢?
因为王皇后被废,武则天先是当了皇后,后来唐高宗死了,武则天又夺权做了皇帝。
皇上是权力欲望极重的人,最怕别人夺权,如果今天处罚了皇后,后宫都是甄嬛的了,皇上想想也有一些后怕。
皇后反击得力,敬妃顿时有些慌了,甄嬛赶忙想用自己刚刚逝去的孩子想引起皇上的丧子之痛,但是皇上就是皇上,任何威胁到他皇位的事情,他都会优先考虑。
就在双方胶着的紧要关头,小胧月出手了。
胧月这时候有个明显嘴角抽动的表情,她这是酝酿感情要哭呢。
皇上与甄嬛这两个绝顶聪明人的女儿,果然黑的不同凡响。
胧月一边哭着一边说:我什么都没看见!我什么都没看见!
若真是什么都没看见,你又何必哭呢?
胧月这么说,就是暗示她知道了重大隐情,但是这个真相太可怕,她害怕了才哭的。
皇后傻呀,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还以为胧月会说出真相。
其实小孩子是有奶便是娘的,谁对她好,她就帮着谁,是非真相对小孩来说,远没有那么重要。况且胧月擅长说谎,当日三阿哥与青樱相亲,就是胧月说谎说找不到额娘,将甄嬛骗出来的。
但是对皇上来说,胧月才六岁,怎么可能有这种心机在这个节骨眼上陷害皇后(皇上并不知道敬妃曾经教导胧月,无论如何都要保护甄嬛),她既然这么说,那肯定是皇后推倒甄嬛无误。
眼见最后帮自己取得决定性胜果的人竟然是自己还只有六岁的女儿,甄嬛又喜又忧,喜的是有胧月这个神助攻,皇后这局再也无力回天;忧的是胧月这么小心机就如此之深,这对自己的亲生女儿来说,真的是好事吗?
皇上当然不是被轻易蒙蔽的,他是被他最心爱的女人和最疼爱的女儿联合起来“重重蒙蔽”的。
胧月的话一锤定音,就连皇后用自己的姓氏发毒誓,皇上也毫不动容。
但是奇怪的是,皇上对于皇后的处罚却十分轻微。
只是将皇后禁足景仁宫,不许踏出半步,并没有丝毫废后的意思。
听见这个处罚,皇后一脸悻悻然,但是很明显松了一口气,只要她皇后的地位还在,她就有办法东山再起。
而甄嬛,则掩饰不住她大失所望的心情。
谋害了一个皇子还只是禁足皇后,看来要真正扳倒皇后,还需要更猛的药才行。
甄嬛斗倒皇后,和甄嬛斗倒华妃一样,都是一环扣一环紧密相连的。
此时皇后势力还在,若不能乘胜追击,后患无穷。
所以后来才紧接着有三阿哥被废和孟静娴试毒的“突发”事件。
没错,这两件事都是甄嬛主导(至少是甄嬛纵容的,想想以前甄嬛纵容肃喜放火,斗倒了华妃,是不是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