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蛇

红色旋翼家族,米里系列直升机的主要型号第

发布时间:2023/6/23 16:54:44   

书接上文

米-17河马-H

米-17

米-17V-5(米-8MTV-5)军用运输型

米-,米-8MTV-3民用改型

米-17系列即苏联自用版现代化型号米-8M的民用和出口型,每型米-17都有一个对应的米-8型号,因此堪称型号迷宫。最早的米-17即米-8MT于年装备部队,年巴黎航展对外发布,而本国军迷听到较多的米-则对应米-8AMT。

米-17在改进的米-8机体上安装了米-14的动力装置,包括发动机、变速器和主旋翼,各项指标特别是高空性能有很大提高。外形识别特征是米-17的尾桨在机体左侧,发动机舱更短,且进气口有空气过滤器。但这些只适用于分辨米-17和米-8早期生产型,因为如前所述,每型米-17都有和它特征一致的俄国自用版米-8。

截至年的统计,米-8和米-17的产量已超过架。

米-18

米-18

存世米-18原型机

米-8MT的改进型,军方要求能够满足一次投送30名士兵的需要。该机在米-8量产机体上加长了0.9米并进行了空气动力学修型,机身两侧增加滑动式舱门,使用新式玻璃纤维旋翼和可收放起落架。

米-18的改装相当成功,速度、航程、燃料消耗指标、内外载能力都有很大提高,设计局计划将现役米-8机队按此标准升级。然而当时正值阿富汗战争结束,苏联政府和军方决定不再为老式的米-8平台提供资金,民航部门也倾向于更现代的米-38设计,因此米-18项目最终只留下两架改装的原型机。

米-19

米-8MT对应的空中指挥型,米-19供坦克和摩托化部队使用,米-19R则对应导弹部队,相当于米-9的后续型号,于年投产。

米-20

米-20第一种方案全尺寸模型

米-20第二种方案全尺寸模型

年开始研发的轻型多用途运输直升机,拟替代米-1的地位,可承担运输、农业、训练、护航和支援等多种任务。年提出了第一个三点式起落架的方案,年又提出了改变发动机型号,使用滑撬起落架的方案,但都没有吸引潜在用户的兴趣,开发终止。

米-22

设想在米-2基础上发展的运兵型米-22

米-22编号被用于两种不同的设计。年左右在米-2基础上开始研发一种战场运兵直升机,采用改进的机体货舱和侧开舱门,从外形看受到美军在越南大量使用的UH-1直升机影响较大。由于更专用的米-24项目出现,该设计在70年代初被放弃。

另一种米-22是基于米-6重型直升机的空中指挥型,即米-6AYa和米-6VzPU,该机于年首飞,年入役并获得编号。

米-24雌鹿

米-24A后期型

米-24P

米-24VM,固定式起落架和短机翼

米-24PN,俄罗斯目前最先进的量产型号

年试飞的攻击/运输直升机,从米-8基础上发展而来,年开始投产。该机的设计是基于美军UH-1在越南战场的实战经验,第一架V-24原型机外形与UH-1非常类似。米-24在运载8名步兵的同时仍能执行战场支援任务,在使用中逐步增强了反坦克能力,这与同样基于越南战争经验出现的美军专用武装直升机AH-1眼镜蛇的思路完全不同。

米-24随型号演变外形颇有变化,明显的特征节点大致包括:米-24A及以前的型号采用平板式3人驾驶舱,米-24D起采用双人串列座舱,米-24P将机头下的12.7毫米机枪转塔替换为座舱侧置双联30毫米炮,米-24VP将转塔中的机枪替换为双联23毫米炮,米-24VM起采用固定式起落架和较短的小翼。

包含出口型米-25和米-35在内,米-24系列总产量约架,由于俄罗斯经济不景气,该机还将在俄军中继续服役。

米-25雌鹿-D

伊拉克陆军米-25伊朗俘获机

秘鲁米-25实机

年首飞的米-24D出口型,当时新型米-24V已出现,因此相对落后的米-24D可对外销售。

米-26光环

米-26军用运输基本型

米-26起吊能力

目前最新的型号米-26T2V

世界最大和最重的量产型直升机,年首飞,年投入生产。

米-26的设计目的是接替米-6和不实用的V-12,与安-22和伊尔-76等运输机联动,在偏僻地区运输装甲车和弹道导弹等重型装备。该机使用两台马力发动机,驱动八叶主旋翼,内载和吊挂重量都超过20吨。

米-26生产了多架,因其强大的载运能力,在特殊场合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该机因汶川地震期间的表现为国人熟知。

米-27

米-27

存世米-27局部

上世纪80年代在量产米-26机体上改装的空中指挥机,仅改装两架,但未正式列装,目前似已废弃。

米-28浩劫

米-28A二号原型机

米-28N全天候型

米-28NM机头外形改变使人不适

年首飞的第二代攻击直升机,设计思路和性能均对标美制AH-64阿帕奇,但仍延续米-24特点,保留了一个能容纳2—3名兵员的机身载员舱。

早期米-28A因性能指标不如卡-50且不具备全天候能力,开发于90年代中止。年全天候型米-28N首飞,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苟延残喘至年,终于获得军方10架订单,得以延续。目前最新的型号米-28NE,机头形状已有了很大变化。

米-28系列的发展深受资金不足之苦,该机实际上和米-35、卡-52处于平行生产状态。虽然是航展上的常客并广为爱好者熟悉,但包括出口型在内整个系列的生产数量也就是架至架之间。

米-30

米-30S模型

米-30D模型

米-30L想象图

米-30项目起源于年,米里设计局自行决定研制一种可载2吨货物或19名乘客的小型垂直起落运输机,用来替代米-8和米-17。年军方接受该项目,并将载重指标提升为3吨,载人数上升为32人。

在研制过程中出现了3种型号米-30S、米-30D和米-30L,载重量分别对应3.2、2.5和0.95吨,布局分别是安装翼尖旋转发动机的鸭翼型、翼尖旋转发动机常规型和机翼整体偏转常规型。在此基础上还曾计划发展全重达30吨的军用运输型。

米-30项目受到苏联解体带来的混乱和经济困难影响,于年取消。

米-32

米-32模型之一

米-32模型之二

计划中的超重型直升机,用来在西伯利亚等边远地区搬运勘探设备,也兼顾军事用途。该机使用三套米-26的动力组,自重高达吨,如果造出来肯定是独一无二的巨无霸。

米-32采用等腰三角形机身,腰长40米,直径4米,底边长36米。其运输能力全靠吊挂,从三个顶点各引出60米长的钢索,起吊重量达60吨,飞行速度千米/小时,航程千米。

米-32的设计于年完成,模型进行了风洞试验,计划于80年代末投产。但由于不明原因,苏联政府放弃了这个项目——我个人认为这个决定相当明智。

好了,这次就到这里,其余的型号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526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