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眼镜蛇 >> 眼镜蛇的习性 >> 直播乱象要挟商家垄断控价谷贱伤农凡
最近网络上面有几个热门话题,一是关于是否支持电商?二是头部直播垄断商品价格,逼迫商家二选一,所谓的全网最低价其实并不是。
前些时候我看网络大V九边Pro发布了一个调查问卷,二选一,支持电商或者干掉电商。
我们先说干掉电商的理由,无非有几种。
一是认为电商毁掉了实体行业。
这样的说法其实好多年前都一直有人在说,这个里面实际上就牵涉到了一个关于商业发展的本质,这个本质就是交易,提升交易效率就是商业发展的趋势。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我之前写的几篇文章:中间商是通过什么来赚钱的?这篇文章里面提到了几个关键性的话题。
1、商业的本质是交易,交易的本质是交换。
2、交换带来财富,财富的增长取决于效率。
3、实体在很多时候赚钱靠的是信息不对称和评价机制缺失。
第一点很容易理解,做生意就是和人做交易,只有交易增多,生意才会好,第二点说交换带来财富,交换其实主要是体现在效率上面,也就是覆盖面上面,比如说你在互联网上面做全国的生意,那这个交易量就会成指数的增长,财富必然就会增长,但是这个里面的核心是因为有互联网,互联网是个信息工具。
我们来看看美国的商业进步,完全就是利用一系列的工具来发展的。最开始就是从无线电、电报、高速公路、火车、集装箱、后来到互联网一步一步的发展起来。
有人说那高速公路和火车是个啥工具?
它们是交通工具,但是他们加快了任意两个点的连接速度和效率。
如果我们看这几个词的共性问题,就会发现这些东西的出现将世界拉平了,折叠了。无线电、电报、互联网这些加强了信息的传递,高速公路、火车、集装箱其实是加强了物理世界的折叠,也就是加快了物流信息的运输。最终其实都是在方方面面提升了效率,商业的发展也是通过这些提升了自己的交易效率。
所以电商的发展,这其实是一个趋势。
第三点说到的是实体很多时候赚钱是靠的信息不对称和评价机制的缺失,也比较容易来理解。我们父辈的那个年代,如果你弄个门面买点米面油什么的,其实主要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因为大家不知道你这个价格是不是性价比最高的,你也不会告诉别人你的进货渠道和价格,因为这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当时做这种生意其实挺赚钱的,虽然只能覆盖周边两三公里,但是利润足够。至于说评价体系的缺失吧,这一点的理解也很简单,比如说沿街的烟酒店或者是生鲜菜市场,你路过买包假烟,这个很正常吧,往前十年,那假烟多的是,到现在还有一些烟店买给你烟都会做记号。生鲜菜市场给你玩短秤在以前是非常稀松平常的事,至少我碰到多次,当然现在依然会有。
但是因为现在互联网的发达,电商的发展,至少在商品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解决了,你看看现在的电商平台,基本上你想要买到的东西都会有,想要低价就去拼多多了,就是便宜,我不需要品牌和品质。其实这类群体还是很大的,你看拼多多为什么能发展起来其实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同样你需要品牌还有天猫、京东、抖音什么的,反正基本上你想买到的东西,都能找到,而且还可以给你比价,还能看到评论,其实这个商品的评论就是我们说的评价体系,一是你买了就可以评论,好与坏你都可以说,再不行直接给退了,现在抖音上面好像都是有运费险的,退货不要钱,这就更加提升了交易效率。我妈妈跟我说退货不要钱,那老年人买东西就方便了,反正试了觉得不行就退,又没什么损失。
所以其实现在几乎所有的电商都是在解决商品信息不对称和评价体系的痛点来发展的。
所以从以上几个角度来看,我也认可电商毁掉了一部分实体,但是不是要干掉电商我觉得有点偏执。
毕竟电商其实是也带动了另外的一批人的就业,你想想在各大电商平台开店的商家有多少就知道了,然后因为要满足这些商品的发货新增了多少的物流公司和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特别是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新增的就业岗位。
那么实体行业直接有影响的其实主要是与批发有关的,比如沿街的买衣服的店,还有就是生活当中的米面粮油菜这一类的小超市、小门店等等,因为这一类都是有信息差的。
如果你说你就是祖传的裁缝,你开在小区里面,你有手艺,客户就那么多,能影响多少。再比如说你是开洗衣店的,你就是同行的竞争,你开汽车修理厂的,你开小餐饮的,你开麻将室的,你开早餐店的等等这些实体,电商影响不了你,影响你的是同行竞争和客户的满意度。
只不过是因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变了,有一些生意的发展方向你得迎合,你得调整思路。
二是认为电商被平台吸血。
持有这个观点的也确实对,这其实也是互联网平台发展的一种手段,一开始为了吸引流量,死命补贴、疯狂烧钱,一直要干到这个行业排名的2、3、4、5名,细分赛道我们就不说了,我们就说同赛道。等这个赛道没有大的竞争对手了,于是就是可以开始下手了,毕竟之前亏的钱我得要赚回来啊,找谁下手?
反正有补贴的时候,老百姓买东西占点便宜,实实在在的,让老百姓占便宜的核心目标是让你适应,让你上手,锁定你以后想占便宜就常来,主要就是培养你的使用习惯。
另外就是入驻商户了,你刚入驻是一个条件,一年换一个条件、一年换一个玩法。主要是因为你刚来,也是为了吸引你来,让你赚钱,所以你有眼光提早进入,那肯定没有问题。但是这个市场并不是就你一个,时间长了,可能和你一样的有几十万个商家了,那么商家一多了,那就得有竞争啊,凭什么要扶植你啊。你觉得你好,你花点钱买点流量呗,说白了就是买点广告位吧,什么直通车、什么豆荚、什么这的那的,反正花样特别多。
最后吧,你不投流你就赚不到钱,你投流还能回点血,但是感觉钱越来越难赚了。但是对于平台来说,他们为什么玩平台,就是开发好一个技术平台,其实技术投入是一定量的,只要用户越多,商户越多,那么边际成本是缩小的,最多加点服务器就够了。比如说樊登读书APP,你个人听和万个人听,他们的开发成本几乎变化不大,但是收入差别就特别大。
所以平台要吸血,这是个永恒的话题,只要是平台就会有这一天。
三是认为电商容易搞垄断。
有人说电商平台容易搞垄断,这一点也是对的,以前我记得有两个知名的电商平台就是搞二选一的问题,后来也彻底放开了。但确实容易搞垄断,你比如说某出行平台,杀熟客,取消司机补贴或者是压减补贴等等,我感觉以后可能他们会面对客户和司机出个餐套包,比如说接单司机,一个月买个啥套餐包,几百块钱一个月,就能接更好的单子,优化接单,其它的就任意派单,只要你觉得划算,那么就会有人会买,给叫车客户弄个会员,每月给你减免一单,会员费弄个块啥的。
其实这些就是因为没有充分竞争,产生的垄断,垄断这件事吧,危害大家都知道,最直观的就是割韭菜,童叟无欺,无差别的割韭菜。
目前基本上几个电商平台都有这种情况,只是下手黑和不黑的问题。
我们再说支持电商的理由,无非也有几种。
一是认为电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电商的崛起,肯定是富裕了一大批人,当年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面,至少我周围就有靠电商发家致富的一批人,他们肯定是吃了红利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句话当年是阿里巴巴提出来的。确实无论是从发展趋势和人口红利来看,无疑当时是一个好的选择。
电商,我一直认为这只是一种商业模式,同时也正好符合当年普及互联网的那个风口,包括现在从PC到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都是得益于网络的覆盖和4G、5G的推广应用。未来应该还是会有更多的商业业态的出现,包括无人驾驶、AI技术的普及等等,都会催生出来一系列的机会和变化,我们需要去面对和把握。
二是认为电商创造了一个新的商业生态和机会
应该说是的电商的发展衍生出来了一些新的就业机会,比如说直播,这个尤其是说的带货主播。我一直的理解是带货主播其实就跟以前商场的导购员一样的,只不过以前的商场的导购员每天所接待的客户群体有限,采取的是面对面的销售模式。现在的带货主播采取的是面对镜头的销售模式。
不同的是销售所展现的形式和技术不一样,但本质是一样的,就是卖货。
但是说到直播卖货,这里面可能与大家想像的不太一样。
前些时候说起一个事是说双十一期间,京东与某品牌达成的双十一合作协议,在基于商品的底价的情况下,京东平台自行拿出补贴来销售此商品,这样就导致了此商品变向成为了全网最低价。与此同时,此品牌又与带货头部主播李佳琦签订了底价协议,因为李佳琦并不会来补贴,那么这款商品在李佳琦的直播间就不是全网最低价了,于是各方相互发律师函起诉。
这看起来像是一场闹剧。
你说京东有错吗?我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你是商家,你入驻在我平台上面,我给你补贴,你不亏钱,还促进你的销量。
你说商家有错吗?也没有错,无非就是想多点销量,不管是你李佳琦还是京东,我就赚我自己的钱,无非是京东在双十一这个期间,有时效性的进行了补贴而已,并不是长期行为。
但是影响了李佳琦的销售。
所以不允许,你签了协议,我就要起诉你。
从商业行为上面来说,有协议你就去履行吧。
这个里面就会发现一个问题:李佳琦为什么要签底价协议?
这其实就是变相的垄断,让商家做二选一,需要你保证在我这里是全网最低价。为啥要保证是全网最低价?做电商的都懂,因为互联网让之前我说的商品的信息差变得透明了,那么如果我这里是全网最低价,那你说这是不是我的核心竞争力?
那肯定是的,有这个价格优势,是傻子都可以卖得掉。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我们经常会在直播间看主播在里面说,这个品在某东、某猫、某宝上面是什么价格,我们今天是什么价格?
这个里面就是在玩个猫腻,我直接先改个价给你截图,保证在你直播期间价格比你直播间贵不就行了。
那么其实这么多年的双十一,有很多商家都是这么玩的,提前一个月改价,到了双十一再减价,不就是这么简单吗?
后来又有三只羊网络的大小杨在直播间说有很多货是拿不到的,被人签走了,也就是说你知道这个东西好,但是价格你打不下来,不给你卖,也不给你货。
你说这些行为是不是垄断?
那就有人问了,那为什么商家要和你签底价协议?商家也不是傻子,在哪里卖不是卖,又不是你一个主播。
如果是我,那我想个法子,假设商家是A,主播是B,A说你要签低价,你得保证我的销量,因为要保证A的利润不受太大的损失吧。B说可以啊,我既然是头部主播,那我肯定是可以保证你的销量和利润的。
销量和利润是个什么关系?
通常利润是个相对固定的值,这个里面的变量是销量,我是B,我就说万一销量保证不了,我保证你的利润如何?A说怎么保证?B说我给你调价,本来一款眉笔成本5块,你在市场上面卖20块,就算你15块的利润,我现在给你调到88块一支,利润给你翻4倍,你看如何?A想那也可以的,这个当里,利润成了变量,销量也成了变量,就变成有无限大的想象空间了。
但是B也不是啥好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你得给我分成,A想那也可以的,超出利润15块以上的部分,我们五五分。B就勉强可以同意了。
于是就在直播里面出现了,全网最低价,你买不起,还要说你不努力赚钱,这么便宜的东西你还嫌贵。
这是因为我们隔着屏幕,如果你要是放在以前在实体店你一个导购这样说话,分分教你怎么做人。
所以电商直播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所以印尼前些时候就宣布要取消直播带货,低于美金的商品不允许在直播间售卖,那基本上就算是取消了直播带货。
既然说是垄断?那除了搞底价协议之外,还能用什么手段?
以前有一句话叫谷贱伤农,但现实是“谷价高,真伤农”。
所以我们按此来延伸,只要你是头部流量主播,你就有议价和溢价的权利。简单来说就是你出厂价5块,我卖15块,你成本3块和我没有关系,如果我再弄点LOGO和授权啥的,我卖25块,你信不信?
伤的就是源头厂家和供应商。
那么又会有人问了?直播这么火,那应该是真的很赚钱的。
新东方转型成功靠的是直播带货吧,罗永浩的“真还传”靠的是直播带货吧,虽然他一度宣布退网,1年前说他找到了事业的新方向AR,宣布正式退出“交个朋友”管理层,退出所有社交平台。然而真实的情况却是:你刷抖音时,看到罗永浩在带货,逛淘宝时,看到罗永浩在带货,上京东时,你还能看到罗永浩在带货。
为啥现在演艺圈的人都在直播带货,比如说贾乃亮,娱乐投资圈的,比如说是香港的向太等等,还有退网的薇雅,靠直播带货几年下来,补缴税就几个亿。
所以当前的风口直播带货是真赚钱的。
那么有人会问,如果直播带货这么赚钱?一般人能去干吗?
说白了,一般人去干就想当于上个班,只不过你的工作内容是直播带货。好多品牌的直播间不都是素人直播吗?而且很有可能你直播的时候还必须要卖流量才行,要不然根本不推你。
那有人说我先做内容,再直播。
如果说做内容这一块,那必须是东北人首屈一指。这个不解释。
东北的张同学就是靠做内容起家的,现在也偶尔带带货。
基本上做短视频内容的博主,带货是最终的变现途径,没有其他。
这个时候有人就要问了,那既然直播带货是只是直播电商的一种,从商业的角度来看,确实提高交易效率,增加了社会的财富总值。
但是有个疑问就来了,会不会是富了少数人,穷了多数人。
其实这个我是这样理解的,任何行业的前十名都是赚钱的,而且是赚大钱的,不存在财富只是集中在他们几个人手中,只不过他们是走在台前的人,能达到这种程度的那基本上是祖坟冒青烟而且运气极好的,你比如说董宇辉,你觉得没有人比他读书更多吗?没有人比他口才好吗?其实多的是,只不过他有机会走到了前台,在这个新东方的平台和现在趋势里面才造就了他。
那还有人会问,的确抖音里面的有一些东西就是便宜一些。
这个不假,确实是有,但为什么会这样?
首是先便宜是相对的,就像我上面说的先提价再降价是一个方面,再就是有很多是为了清库存,只不过以前清库存是在线下完成或者是门店,但现在搬到直播上面来了,把这个放大了。再就是搞点猫腻,正品搭配临期来卖,比如一箱牛奶,正常的超市35元,给你搭配一箱临期的给你卖40元,你觉得便宜吧,商家为了清库存,就这么一搭就价格就下来了。这里我们要说一个事实:就是超市里面是不允许卖临期食品的,除非是特别的专卖临期食品的店。但是在网络上面临期食品随便卖。
还有一部分是品牌做补贴,再就是搞电商专用商品(与线下超市售卖的不一样),比如一盒牛奶的容量有变化,你在直播间是看不太出来的,但是质量没有问题。
当然还有一些手段,大家可以在评论区交流,我们一起来探讨。
最后我想说的是:
一、实体行业生意难做,并不是完全是电商摧毁的,电商只是一种商业模式或者是一种为了提高商业进步的技术工具,本质上是为了向好。只不过使用工具的人为了获取利益最大化,从而采取了什么样的行为,这个是我们要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9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