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蛇

被砸死的眼镜蛇居然复活男子被咬住院

发布时间:2023/3/2 16:00:03   

年9月7日,佛山发生了一起眼镜蛇咬伤人事件。这个事件的离奇之处在于这条咬伤人的蛇是一条“死蛇”。一时间知情人议论纷纷,越传越玄乎。那么,蛇真的会装死吗?

还原事件一波三折

当天,事件主角黎先生和当地村民在田里闲聊,突然他们发现有声响,细看原来是条蛇。由于在田间地头干活被蛇咬伤的事情屡见不鲜,于是他们便商量着弄死这个“祸害”。

几个年轻人围攻这条蛇,拿起石头砸它,很快这条蛇便受伤躺地上不动了。这时候大家都以为这条蛇十有八九是“死了”,我们的主角黎先生更是大胆得去凑近查看,哪只他刚靠近这条蛇,右脚踝就被咬了一口。在黎先生的惨叫中,众人发现这条蛇竟然没死!

同行的小伙再次拿起石头,狠狠地打击这条蛇。小伙子彻底把蛇打死后,把蛇装了起来。

大家从蛇的体型和黎先生的伤口判断,这条蛇竟然是只有毒的眼镜蛇,黎先生有生命危险!听到这个消息,黎先生吓得脸色苍白,浑身哆嗦。

拨打求助后,医院的救护车都出车了不能及时赶到。情急之下,人命关天,大家赶紧拨打当地。当地警局当机立断,直接用医院。

由于送医及时加治疗得当,黎先生已经脱离危险。目前正在恢复阶段。回顾整个事件,可谓一波三折,十分有戏剧性。

事件背后科普知识

这个事件最让人好奇的是,作为蛇,竟然有勇有谋,懂得装死保存实力,再伺机复仇。这样一说,这蛇都“妖魔”化了。大家越传越玄乎,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实际上,并非如此。

我们先来看一幅蛇自身结构的图。

科学家们发现,蛇的身体构造中,眼睛这个器官相当没用呀,蛇是一个超级近视眼。蛇主要依靠的是气味和周围环境的温度变化与震动变化。就好比一个“盲人”,依靠的是自己其他的器官和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来判断危险。

所以回顾这个事件,一开始蛇并没有“看到”黎先生他们一群人,它以为自己是安全的,没想到就被石头给砸了,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和条件。

当它受伤后,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它只能缩身以躲避攻击。这时候黎先生和大家都误以为它“死了”。

但这条蛇毕竟没死,它的感知力依旧敏锐,而且刚受到伤害,警惕性很高,任何比环境温度稍高或者有振动等感知都会被确认为是威胁,引起巨大反应。

因此当黎先生靠近时,蛇立刻就有了感知并且反击!当李先生的右脚落在其攻击范围内时,已经受过伤被激怒的眼镜蛇选择快速地出击来保护自己。蛇咬在黎先生的脚踝上,黎先生被咬也十分疼痛,顿时大喊大叫。

同伴们再次打死这条蛇,发现这条蛇有毒牙,而且从伤口形状上有两个较大的牙印,大家惊呼不好,黎先生这是被有毒的眼镜蛇给咬了!赶紧拨打!

经过医院,医生根据观察黎先生伤口形状和黎先生伙伴带过来的死蛇,确定黎先生是被咬伤,及时注射抗眼镜蛇蛇毒血清。黎先生最终脱离危险。

相似事件层出不穷

无独有偶,关于“死蛇”伤人事件层出不穷,有的甚至是被厨师剁掉头的蛇和泡在酒精里的蛇,不得不承认,蛇的生命力是真的很顽强。

年3月广西某地村民捕获一条眼镜蛇,将它泡在米酒坛子中,一年后开坛喝酒,眼镜蛇竟然活了过来,冲着该村民的脖子咬了下去,瞬间毒素入体,来不及就医该村民当场死亡。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蛇是种变温动物,环境变化时,在自然界中冬天它们会选择冬眠。而且蛇的攻击性很强,感受到危险会立刻反击,完全是本能。

当它被抓去泡酒时,泡酒的酒一般不是浓度很高的酒精,所以蛇并不会很快死去,而泡酒的坛子又比较大,有足够的氧气,所以蛇可以在极低的消耗下蛰伏或者类似冬眠的状态,可能可以活很久。

而一旦酒坛被开启,蛇就像被激活了一样,感知到危险立刻出击,所以伤害极大。而眼镜蛇的毒液有剧毒,只需15毫克即可致死。

事件反思防微杜渐

一.不要轻易招惹蛇,蛇本身对外界是比较敏感的,而且攻击力度极大。但它们的攻击行为有两大类,一类是捕猎攻击,另一类则是感觉受到威胁!蛇其实非常胆小,不招惹它们很少主动攻击人。

因此在路过草丛或者路旁杂草比较茂密的道路时,不妨打草惊蛇,带根棍子驱赶下,如果遭遇蛇,不要因为看着蛇不爽而打蛇,除非遭到了蛇的威胁。而且我国野生动物大都属于保护动物,各位切记不可造次!以免惹祸上身。

二.要学会辨别毒蛇很重要,遇见毒蛇,我们能躲就躲。识别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1.从外观上辨别:毒蛇一般色彩比较鲜艳,比如竹叶青。而无毒蛇的颜色就比较黯淡了,比如菜花蛇。

2.从头部形状辨别:毒蛇的头部小,一般呈三角形;无毒蛇头部相对较大,一般是椭圆形或熨斗状。

3.从伤口形状辨别:毒蛇有毒牙,所以伤口上会有两个较大的牙印;而无毒蛇的伤口则是一排细小的牙印。

4.从咬伤时间上辨别:如果咬伤后十几分钟伤口处红肿热痛或麻木,则是毒蛇;若无特别症状,则是无毒蛇。

三.被蛇咬伤后大家往往都非常紧张和慌乱,不知所措,那么正确的步骤是什么呢?

1.被毒蛇咬伤,要立刻拨打,原地等待救护车,或医院;切忌来回跑动,以免加剧毒性扩散!

2.被咬伤后,不要用口吸出毒液!口腔黏膜通透性大,这样做的后果是两败俱伤!

3.可在伤口近心端处用布条扎一下,以减缓毒性扩散,松度以能插入一指为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70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