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眼镜蛇 >> 眼镜蛇的繁衍 >> 中国第一蛇村300万条蛇与人同吃同住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致富的路子千千万,不过更让人感到惊讶的是一整个村子都能靠着养蛇发家的,这次的主角就是我们的“第一蛇村”。
这个多人的村子,饲养了足足万条蛇,其中还有相当数量的毒蛇,比如蝮蛇、银环蛇等,而它的占地面积还不足1平方公里。
这些量词组合在一起,只怕小偷听了这个村子的名字都得绕着走,毕竟谁都害怕走两步就踩到一条蛇,万一是毒蛇岂不是直接凉凉。
蛇村之前也没有养蛇的传统,跟普通村落没什么区别,那么这里的村民为什么会走上一条养蛇之路,难道他们不怕被咬吗?
01
“蛇村”的辛酸过往
这个“蛇村”其实就是子思桥村,位于嘉兴。在70年代的时候,这里家家户户基本都是种地为生,日子过得十分紧巴,虽然一年到头都在地里忙活,可到年尾一家人的收入也没多少。
有人这样讲,村民要买酱油的钱,都得靠变卖鸡鸭蛋类来获得。
年,才21岁的杨洪昌得了一种风湿病,几乎让他丧失了谋生能力。
为此他不得不依赖父母的捕鱼所得来维系生活,更雪上加霜的是,他的妻子体质虚弱,常年疾病缠身,而他们的两个孩子尚且年幼,总共也不过三岁。
为了治疗自己的病,老杨四处奔波寻求医疗,家中的积蓄也因此耗费一空。
就在他无路可走的时候,一位老中医建议他,可以在自家后山抓一些蛇泡药酒试试。
孰料他的人生自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连带着整个村子也进入了命运的拐点。
02
“蛇王”的诞生
人皆有畏蛇之心,就算是今日享有“蛇王”之誉的杨洪昌,当年亦曾心生恐惧,双腿打颤。只是为了寻求治愈,其它皆可暂且忽略。
老杨曾亲身探入群山,捕回数条蛇,归家后开始酿制蛇酒,几年下来他的身体得到了很大好转。
得益于蛇的治疗效果,老杨心中渐生谋算。得知蛇之价值连城却供不应求,他心想:何不利用捉蛇致富?
村里好多人和老杨一样得了风湿,在见证老杨病情好转后,也都起了心思。蛇的价格不菲,高质量的蛇甚至能卖到数万,这比起面朝黄土背朝天好上不少。
就这样老杨身无旁骛每天专心在山上捕蛇,并与需要蛇的买家联系销售,他通过这个途径赚到了非常可观的收入。村里人看到老杨的致富之路后,也开始纷纷上山捕蛇。
还有村民主动登门请教捕蛇技巧,老杨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这样一来,村里掀起了一股“捕蛇热潮”。
但是野生蛇的数量有限,随着捕蛇的人数增多,村里的蛇群很快便所剩无几,鉴于此老杨萌生了养殖蛇的念头。
03
村民的致富路
年,老杨满怀憧憬地购进了将近颗蛇卵,他成了他们村第一批尝试养蛇的人。
村民们怀着好奇与惊恐交织的心情,围观这一异于常规的养殖业,表示从没人这么干过,大伙儿对这些卵能孵化出多少小蛇心中都没数。
老杨当时满心期待着这批蛇卵能给他带来丰厚的收益,可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第一年,颗蛇卵仅孵化出多条蛇,非但没见到利润,反倒赔进去了一大笔。
尽管一开始就受挫,老杨却不愿服输,他开始拜访专家四处学习逐渐找到了方法。
第二年他怀着更多的信心,一下买了四万颗卵。这次他成功地孵化出了多条蛇苗,当年就挣了14万元,成了村子里数一数二的富翁。
蛇业先驱的成功令村民们眼红,而领悟了养蛇之道的老杨并无半分保留,开始辅导乡亲们一同步入养蛇行业。有的为他供应货源,有的则独立创业,他一视同仁。
尽管村子因养蛇致富,但这并不容易。老杨说,那时候睡觉都睡得不安稳,总有蛇试图逃走。
有几次蛇爬到了床上,他感觉肚子上凉凉的,被吓得一动不敢动,那是毒蛇,直到蛇自己游走了他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风险虽大,但养殖蛇类的利润颇丰,许多人为此寻求老杨的指导,而他也是倾囊相授。
村中曾有超过八成人口饲养着蛇,总数高达数三百万条。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村民们早已与蛇和睦相处,不分你我。
有时家里的衣架上会挂着蛇,甚至夜晚入睡也得小心床上的不速之客。对蛇心生恐惧的人,在这样的村子里片刻难安,因为随处可见蛇的踪影,连贼都不敢轻易下手。
若孩子出生在草原,他们自幼便能骑马驰骋;若生于海边,他们早早就能劈波斩浪;同样,子思桥村的小孩,自幼就胆敢徒手捉蛇。
只是单凭借于此,子思桥村无法成为蛇村第一。
这里的村民会把蛇加工成各种中药材销售,然后卖到全国各地,如此一来,该村摇身一变成为国内最大的蛇类繁殖交易中心。
蛇毒堪称蛇最珍贵的部分,寻常蝮蛇蛇毒制成干粉后,每克售价可达30至80元,稀有蛇毒每克价格甚至能飙至数千元。蝮蛇一年可提取6到7次蛇毒,仅靠一片养殖池的蝮蛇就能实现年入10万余元的财富。
钱武松是村里的取毒师,他一天可以完成斤蛇的取毒工作,一天的收入差不多是多元。
邻近村落的居民羡慕不已,也想做蛇生意发家致富。但出人意料的是,即便采用同样的手法蛇却大批死去,存活率不足三成。
反观子思桥村,蛇的存活率却能超过九成。这其中,地理环境的差异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04
蛇村的未来
多年过去这里的乡亲们已精通百般毒蛇繁育之术,他们的蛇类商品远销四海,不仅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海外买家也对其青睐有加。
这个村庄的年度经济收益高达八千万元,着实令人艳羡。
凭借地理优势和理想的气候条件,再加上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只要辛勤付出,小康生活对子思桥的村民来说轻而易举。
只是其他村子切勿轻举妄动,因驯蛇和玩蛇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
据透露蛇农的年收入轻而易举就能达到数十万,像老杨这样的企业家在村内就有三家,年收益高达数千万元。
充满探究精神的年轻人在村内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专注于毒蛇的人工培育实验,如今已经完全驾驭了包括大王蛇、眼镜蛇在内的多个种类的全周期养殖技术。
为了让公众加深对蛇的认识,老杨还在村落里建造了一座蛇文化博物馆。
杨芳作为杨洪昌的长女,在其父的指导下,正逐渐成为家族蛇业的第二代继承人。她认为传统的仅以捕蛇、养殖后取蛇胆制药的模式缺乏发展潜力,对于之前的养殖方法持有保留态度。
为此,她养殖场合作成立了一个实验室,进行更多的关于养殖技术的探讨。
相信在新一代养蛇人的努力下,蛇村的发展会迎来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来源:
北青网
探秘“中国第一蛇村”:几百村民养万条蛇
广州日报
探秘“中国第一蛇村”:几百村民养万条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