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眼镜蛇 >> 眼镜蛇的种类 >> 世界上最毒的六种陆地毒蛇,中国两种蛇类上
说起蛇类,我们身边很多人都是谈蛇色变,根据《TheReotileDatabase》的收录,目前全世界蛇类约有余种,其中毒蛇约余种,能致人死亡的约有余种。今天随小编来看看世界上最毒的几种蛇。
在阅读本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半数致死量(简称LD50)。在毒理学中,半数致死量(LD50)是描述有毒物质或辐射的毒性的常用指标。半数致死量(LD50)表示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感染途径,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所需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LD50数值越小表示外源化学物的毒性越强;反之LD50数值越大,则毒性越低。一般测试LD50数值是用老鼠做实验,方法有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等,不同注射方式毒性也就不一样。
内陆太攀蛇又名细鳞太攀蛇,是陆地上毒性最强的蛇类,被美国《世界野生生物》杂志评为世界最毒的十种动物之一,主要分布于澳洲中部。内陆太攀蛇毒液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0.mg/kg,毒性是响尾蛇的倍,眼镜王蛇的20倍。内陆太攀蛇单次排毒量为mg~mg,一次排出的毒液能杀死20万只老鼠,1mg的毒液就足以杀死两名成年人。内陆太攀蛇的毒液中含有剧烈的神经毒素,被咬伤后会造成溶血及凝血障碍,神经毒素作用于神经和肌肉结合点,阻断肌肉与神经之间的联系,导致被咬者呼吸麻痹,窒息死亡。
东部拟眼镜蛇是世界毒性第二强的陆栖蛇类,仅次于内陆太攀蛇,其毒液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0.mg/kg,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北部和新几内亚。东部拟眼镜蛇被激怒后,极具攻击性,而且会连续攻击,是澳大利亚杀人最多的一种蛇。东部拟眼镜蛇毒液中含有的凝血剂,会引起血液凝结,被咬伤后会因肾衰竭而死。太攀蛇又名海岸太攀蛇,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毒蛇,成体平均长度可达1.5至2.0米,体重在3千克左右,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及北部一带。太攀蛇的毒性在所有陆栖毒蛇中位列第三,根据相关毒液与毒素报告数据显示,太攀蛇毒液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0.mg/kg(皮下注射)、0.mg/kg(静脉注射)和0.mg/kg(腹膜注射)。太攀蛇的毒液含有神经毒素、肌肉毒素及凝血因子,被咬伤后会造成伤者大出血、肌肉严重损伤及肾衰竭,最后因麻痹及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该蛇曾造成过%的致死率。银环蛇毒性极强,是陆地第四大毒蛇,毒液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0.mg/kg,主要分布于中国华南、海南、台湾及中南半岛北部。银环蛇毒液中含有两种神经毒素,被银环蛇咬伤时不会感到疼痛,反而想睡,毒素作用于神经肌肉交接处,阻断神经传到路线,导致横纹肌无法正常收缩和呼吸麻痹。由于银环蛇生性胆小、性情温和,不主动攻击人,因此为其所伤的案例并不多。
黑曼巴蛇主要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是速度最快及攻击性最强的蛇类,也是仅次于亚洲眼镜王蛇的世界第二长毒蛇,成体平均长度2.0-3.0米。黑曼巴蛇是非洲最致命的蛇之一,毒性与黄金眼镜蛇不相上下,根据相关毒液与毒素报告数据显示,黑曼巴蛇毒液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0.32mg/kg(皮下注射)、0.25mg/kg(静脉注射)和0.mg/kg(腹膜注射)。黑曼巴蛇的毒液含有神经毒素,被咬伤后身体会彻底瘫痪,伤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最终死亡,未用抗毒血清的被咬伤者死亡率接近%。
眼镜王蛇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毒蛇,体长可达5.6米,主要分布于印度、中国华南及东南亚一带。根据相关毒液与毒素报告数据显示,眼镜王蛇毒液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7mg/kg(皮下注射)、1.31mg/kg(静脉注射)和1.mg/kg(腹膜注射)。眼镜王蛇的毒液里主要含有神经毒素和心脏毒素,被眼镜王蛇咬伤后毒素会迅速进入伤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视力障碍、晕眩、嗜睡及麻痹等症状;心脏血管系统崩溃;最后会因呼吸衰竭、心跳减弱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