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蛇

心理学困境无法用钱解决的眼镜蛇效应,

发布时间:2023/5/17 16:18:37   

在英国殖民时期,英国总督发现,印度德里城里眼镜蛇泛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钱多没处花的英国人便想了个办法,用悬赏的方式来激励民众去捕蛇。

每上缴一条蛇,就可以获得一卢比。

这个方法的确立竿见影,民众捕获了大量的眼镜蛇,城里野生的眼镜蛇也一下子少了很多。

可英国政府在捕蛇上的支出却一直居高不下,明明野生的眼镜蛇已经少了很多了,那么民众的这些蛇从哪里来的?

原来有很多人已经开始做起了赏金生意,自己养蛇然后假装从野外捕获得来赚取赏金。

在政府停止发放赏金后,民众纷纷把自己养的蛇,放生到野外。

这一次,蛇灾变得比之前更严重了,因为原本自发去捕蛇的民众,现在没了赏金,反而不愿意去捕蛇了。

眼镜蛇效应与外部激励

经济学家把这种用钱解决,反而把问题搞得更加严重的现象,称作“眼镜蛇现象”。

而作为一种经济学现象,它的确普遍存在在世界各个角落。

比如越南的鼠灾,同样的用悬赏的方式来激励民众,最终反而造成了更严重的鼠灾;德国政府推行的福利救助工作,却让年轻人变得越来越懒……

不能否认,钱可以解决生活里许许多多现实问题,而“眼镜蛇效应”之所以那么普遍,告诉我们,不能忽视,钱对一个人认知方式的塑造,及其带来的改变。

在灭蛇的行动中,民众原本的动机是来自于维护自己正常生活的内在需求,但在赏金的激励下,人们捕蛇的动机变由原本的内在驱动,转变成为了由赏金激励的外在驱动,那么一旦赏金取消了,外在驱动没了,那么人们也就失去了捕蛇的行动力,而且也有可能会进一步的去制造新的问题,目的就是为了让赏金计划能够再次出现。

如何避免“眼镜蛇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

眼镜蛇效应是一种在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

比如说,家长为了激励孩子学习或掌握某项才艺,便提供了许多的外部激励。比如游戏考第一名就奖励一台游戏机、去学画画就给吃大餐、去学乐器就给看电视等。

这一系列的外部激励,很容易让人形成一种外部动机,而不是形成一种更加稳定的内部动机。

正如印度的捕蛇行动一样,一旦外部激励消失,那么行动可能就会消失,甚至会出现逆反的现象,孩子变得比以前更加不爱学习了。

要避免“眼镜蛇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最重要的问题就在于选择恰当的激励方式。

首先,在问题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在蛇灾最严重的阶段,采用高额的赏金,可以最大化的激励民众投入到捕蛇的行动中。但随着眼镜蛇数量的减少,政府也可以下调赏金的数量,这样一方面可以维持民众捕蛇的行为,另一方面,如果养殖眼镜蛇的成本比赏金还要高,那么民众自然也不会投入到这一项亏本的买卖中。

其次,采取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相结合。单纯依靠赏金来对民众进行奖赏,最终的一个结果就是让民众的认知里,把捕蛇与赚赏金等同起来。如果在颁发赏金的同时,颁发一些表彰民众为城市建设做出贡献的荣誉奖章,也有助于让民众出于自身内在的荣誉感而不去进行一些获取私利的行为。

“眼镜蛇效应”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钱真的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经济人”的属性,即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但这也意味着,“贪念”是永无止境的。

想要通过用钱去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带来新的问题。

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要破局,往往需要的是一些心理学的知识。

毕竟读懂人性,才能真的明白自己真正的对手,究竟是利益,还是人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795.html
------分隔线----------------------------